经过若干个月的点滴积累,我有幸参与到抖音国庆活动的开发,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参与大型活动项目的开发,它是全员关注的一个重点项目,致力于让用户领略美好中国,指导用户在抖音中搜索与获取旅行攻略和出游信息。
在本项目中使用的技术栈为Lynx
+ Cocos
的组合。Lynx
是字节跳动自研的一个跨端框架,首屏直出的方案使其具有较短的首屏时间,能够带来可观的业务收益。我负责其中的互动玩法侧部分,使用Cocos
进行开发,Lynx
提供一个 canvas 作为Cocos
的容器,Lynx
的 UI 线程与 JS 线程是隔离的,其与Cocos
运行在同一个 JS 线程上。
考虑到许多同学可能没有接触过Cocos
,本文在前半部分首先对Cocos
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使大家有一个初步印象,接着简要过一遍官方的小游戏 Demo 代码,了解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是如何跑起来的,后半部分则是主题:国庆项目中的一些经验之谈。
Cocos 产品包括 Cocos Creator、2d-x 等一系列产品,本文所讲的 Cocos 指 Cocos Creator。
Cocos Creator 是一个完整的游戏开发解决方案,它包括编辑器与游戏引擎。由于图形化的编辑器、优良的系统设计以及完善的文档,Cocos 上手非常容易,对新人十分友好。
Cocos 以组件式开发为核心,这种架构方式即实体组件系统(ECS)。
ECS 是一种流行的结构思想,遵循组合优于继承的原则。我对它的理解是:通过节点与组件的组合来构建实体,达到目的,这与继承的方式有所区别。
通过继承的方式来造一辆 Bus:
首先我们拥有一个基类:Vehicle
,它有轮子、发动机、长宽高、载客量等属性,并有一个开门方法。
然后我们定义一个Vechicle
的子类Bus
,明确有 6 个轮子,能乘坐 30 人,并重写开门方法(需要司机通过按钮控制门的开关而不是乘客用手拉门),这样便有了一个 Bus 类。
问题来了,如果除了Bus
之外还要实现其他类型的车,甚至是火车、动车呢?它们的开门方法都是司机来控制,因此具有一致的开门方法,为了能够复用这个方法,可能需要再定义一个Vehicle
的子类,它实现了司机控制开门的方法,接着Bus
、火车、动车再去继承这个类。
ECS 的思想则是组合优于继承,根据它的思想,要造一辆Bus
,首先我们在世界中添加一个空的实体,给它取名为Bus
,这样我们便知道现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未来将会是一辆Bus
。
接着给它添加上Vehicle
组件,这个组件是上帝给我们的,它将给这个实体提供运动、载人的基本能力,我们在这个Vehicle
组件中设定轮子个数为 6,载人量 30。
现在要解决开门的问题了,区别于继承的方式,我们要通过组件组合的方式去解决未来造不同类型汽车开关门方法不同的问题。
ECS 的方式是准备一系列门组件,有电控门、推拉门、滑轨门等等,对于现在要造的Bus
,装上电控门组件即可,如果未来造别的车需要不同形式的门,只需要装上不同类型的门组件。
那么这种思想在 Cocos 中是如何体现的?在 Cocos 中,节点(Node)是承载组件的实体,我们通过将具有各种功能的 组件(Component)挂载到节点上,来让节点具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和功能。
接下来以一个标签节点为例,它具有显示文字的能力。
首先创建一个空节点(当然也可直接创建一个标签节点,殊途同归),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还不具备任何能力的实体。我们使用标签节点是因为我们需要显示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们为该节点添加 Label 组件,它提供了显示文字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字体大小、种类、加粗、斜体等。
为了让该标签在任何不同尺寸比例的屏幕上显示时都固定在屏幕底部,我们需要类似 css 中 position 的能力,Widget 组件提供了对应的能力。点击添加组件,选择 UI 组件中的 Widget 组件,勾选 Bottom,此时该标签节点便拥有了自动对齐的能力。
如果这个标签还需要添加淡入淡出的效果呢?可以添加一个 Animation 组件,它提供了使用动画编辑器来制作动画的能力。
如何在代码中控制这个标签的文本内容?
首先新建一个 ts 文件,在 Cocos 中,ts/js 文件属于用户脚本组件,并编写以下代码,其功能是每秒刷新显示的时间。
const { ccclass, property } = cc._decorator;
@ccclass
export default class LabelDemo extends cc.Component {
start() {
// 获取标签节点的标签组件
const labelComponent = this.node.getComponent(cc.Label);
// 设定一个定时器,每秒修改显示的内容
this.schedule(() => {
labelComponent.string = `当前时间:${Date()}`;
}, 1);
}
}
由于代码也是组件,我们可以将它添加到节点上去,这样该节点就拥有了显示时间的能力。
Cocos 中使用是笛卡尔坐标系,与 WebGl 相同。
在 Cocos 中有一个很基础的概念:锚点。锚点的位置代表整个节点的位置,锚点不仅影响自身以及子节点的定位,还会影响缩放和旋转。在 Web 开发中一般没有锚点的概念,用一个不太准确的例子类比一下,在 css 中设置定位为 fixed,设定 left、top 的大小时,这个元素的锚点就是自身左上角。在 Cocos 中锚点可以处于节点自身约束框中的任意位置。实际开发中,为了计算或定位的方便应该将锚点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例如人物的脚底。
Web 开发中常用屏幕坐标系,与 Cocos 的笛卡尔右手系不同。有时一些需求要求物体移动到屏幕上的某个点,而给到的坐标是屏幕坐标系的,例如国庆项目中金币飞起至进度条红包中,而进度条是 lynx 元素。此时就需要进行坐标换算,好在换算比较简单,只需在纸上列出一个方程组即可得到换算公式。
在节点树中,子节点永远显示在父节点之上,对于同级的节点,后面的节点会显示在前面的节点之上。可以通过修改节点的 zIndex 属性来控制其层级,但这仅限于同级节点之间。
Cocos 为组件脚本提供了以下生命周期。
其中最常用的是onLoad``start``update
这三个生命周期。
节点更新以深度优先遍历的顺序进行,因此不同节点的生命周期回调执行顺序总是父节点早于子节点,前面的兄弟节点早于后面。
onLoad
回调在节点首次激活时触发,该阶段保证了可以获取到场景中的其他节点以及关联的资源数据 ,因此如果要为该节点挂载预制节点,应该在该阶段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获取在遍历顺序之后的某些节点,而这些节点又是预制节点,将有可能无法获取到这些节点导致发生错误。
start
回调在组件首次激活时触发,start
总是晚于onload
。一般在本阶段对数据进行初始化。
update
回调在组件每帧渲染前执行,可以理解为由requestAnimationFrame
驱动。游戏开发的一个关键点是在每一帧渲染前更新物体的行为、位置等,通常都放在该回调中。例如当玩家按下前进按钮时,应在每帧的回调中更新玩家的位置。回调函数参数是一个 number 类型的 dt,为上一帧与本帧之间的时间间隔,距离 = 时间 * 速度,这样即可让玩家在任何帧率下都保持恒定的速度前进,即使帧率有较大波动。
接下来我将简要讲解一下这个 Demo 是如何跑起来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简单的让未接触过 Cocos 的同学了解一下 Cocos 的代码组织方式和运行逻辑,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同学可以跟着文档来写一写。
吃⭐️小游戏试玩
Cocos 官方文档
先观察节点划分,这块可以在编辑器里看下每个节点的属性。能够直接看到的有背景、地面、玩家、分数节点,另外还有在代码中向场景挂载的星星⭐️节点。知道节点划分就能去感受游戏整体逻辑大概是怎么样的了。
接下来看代码部分。以下代码与试玩版本有些许出入,官方为了便于新人上手,某些部分作了简化。Game.js
组件挂载于Canvas
节点下,onLoad
时初始化数据并生成一个新的⭐️。
// Game.js
onLoad: function () {
// 获取地平面的 y 轴坐标
this.groundY = this.ground.y + this.ground.height / 2;
// 初始化计时器
this.timer = 0;
this.starDuration = 0;
// 生成一个新的星星
this.spawnNewStar();
// 初始化计分
this.score = 0;
},
生成新⭐️方法,instantiate 一个新的⭐️,并添加到 Canvas 节点下:
// Game.js
spawnNewStar: function () {
// 使用给定的模板在场景中生成一个新节点
var newStar = cc.instantiate(this.starPrefab);
// 将新增的节点添加到 Canvas 节点下面
this.node.addChild(newStar);
// 为星星设置一个随机位置
newStar.setPosition(this.getNewStarPosition());
// 在星星组件上暂存 Game 对象的引用
newStar.getComponent('Star').game = this;
// 重置计时器,根据消失时间范围随机取一个值
this.starDuration = this.minStarDuration + Math.random() * (this.maxStarDuration - this.minStarDuration);
this.timer = 0;
},
getNewStarPosition: function () {
var randX = 0;
// 根据地平面位置和主角跳跃高度,随机得到一个星星的 y 坐标
var randY = this.groundY + Math.random() * this.player.getComponent('Player').jumpHeight + 50;
// 根据屏幕宽度,随机得到一个星星 x 坐标
var maxX = this.node.width / 2;
randX = (Math.random() - 0.5) * 2 * maxX;
// 返回星星坐标
return cc.v2(randX, randY);
},
得分方法,当玩家碰到⭐️时调用,更新 score 的值并更新 UI 上的分数。
gainScore: function () {
this.score += 1;
// 更新 scoreDisplay Label 的文字
this.scoreDisplay.string = 'Score: ' + this.score;
// 播放得分音效
cc.audioEngine.playEffect(this.scoreAudio, false);
},
游戏结束方法,失败时调用,将重置场景以重新开始游戏。
gameOver: function () {
this.player.stopAllActions(); //停止 player 节点的跳跃动作
cc.director.loadScene('game');
}
关键点:每帧渲染前判断游戏是否失败。
update: function (dt) {
// 每帧更新计时器,超过限度还没有生成新的星星
// 就会调用游戏失败逻辑
if (this.timer > this.starDuration) {
this.gameOver();
this.enabled = false; // disable gameOver logic to avoid load scene repeatedly
return;
}
this.timer += dt;
},
接下来转到 Player.js。onLoad 时初始化速度为 0,挂载键盘输入监听
onLoad: function () {
// 初始化跳跃动作
var jumpAction = this.runJumpAction();
cc.tween(this.node).then(jumpAction).start()
// 加速度方向开关
this.accLeft = false;
this.accRight = false;
// 主角当前水平方向速度
this.xSpeed = 0;
// 初始化键盘输入监听
cc.systemEvent.on(cc.SystemEvent.EventType.KEY_DOWN, this.onKeyDown, this);
cc.systemEvent.on(cc.SystemEvent.EventType.KEY_UP, this.onKeyUp, this);
},
runJumpAction
方法使用了缓动动画,无限循环的上下移动,让玩家一直保持在跳跃状态。
runJumpAction: function () {
// 跳跃上升
var jumpUp = cc.tween().by(this.jumpDuration, { y: this.jumpHeight }, { easing: 'sineOut' });
// 下落
var jumpDown = cc.tween().by(this.jumpDuration, { y: -this.jumpHeight }, { easing: 'sineIn' });
// 创建一个缓动
var tween = cc.tween()
// 按 jumpUp,jumpDown 的顺序执行动作
.sequence(jumpUp, jumpDown)
// 添加一个回调函数,在前面的动作都结束时调用我们定义的 playJumpSound() 方法
.call(this.playJumpSound, this);
// 不断重复
return cc.tween().repeatForever(tween);
},
处理键盘事件,响应向左/右移动的操作
onKeyDown(event) {
// set a flag when key pressed
switch (event.keyCode) {
case cc.macro.KEY.a:
this.accLeft = true;
break;
case cc.macro.KEY.d:
this.accRight = true;
break;
}
},
onKeyUp(event) {
// unset a flag when key released
switch (event.keyCode) {
case cc.macro.KEY.a:
this.accLeft = false;
break;
case cc.macro.KEY.d:
this.accRight = false;
break;
}
},
每帧渲染前根据当前加速度方向更新速度,并更新玩家位置。
update: function (dt) {
// 根据当前加速度方向每帧更新速度
if (this.accLeft) {
this.xSpeed -= this.accel * dt;
} else if (this.accRight) {
this.xSpeed += this.accel * dt;
}
// 限制主角的速度不能超过最大值
if (Math.abs(this.xSpeed) > this.maxMoveSpeed) {
// if speed reach limit, use max speed with current direction
this.xSpeed = this.maxMoveSpeed * this.xSpeed / Math.abs(this.xSpeed);
}
// 根据当前速度更新主角的位置
this.node.x += this.xSpeed * dt;
},
接着看最后一个 js 文件:Star.js。
通过 position 的 api 可直接计算玩家与本节点(⭐️)之间的距离。
getPlayerDistance: function () {
// 根据 player 节点位置判断距离
var playerPos = this.game.player.getPosition();
// 根据两点位置计算两点之间距离
var dist = this.node.position.sub(playerPos).mag();
return dist;
},
onPicked
方法,收集到⭐️时调用,销毁当前⭐️并生成一颗新的⭐️,更新得分。
onPicked: function() {
// 当星星被收集时,调用 Game 脚本中的接口,生成一个新的星星
this.game.spawnNewStar();
// 调用 Game 脚本的得分方法
this.game.gainScore();
// 然后销毁当前星星节点
this.node.destroy();
},
最后是经典的 update 环节,每帧判断和主角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收集距离,同时每帧降低⭐️的透明度。
update: function (dt) {
// 每帧判断和主角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收集距离
if (this.getPlayerDistance() < this.pickRadius) {
// 调用收集行为
this.onPicked();
return;
}
// 根据 Game 脚本中的计时器更新星星的透明度
var opacityRatio = 1 - this.game.timer / this.game.starDuration;
var minOpacity = 50;
this.node.opacity = minOpacity + Math.floor(opacityRatio * (255 - minOpacity));
},
从 demo 中可以看出整个游戏进行的逻辑都是由 update 驱动的,在每帧渲染前根据数据判断游戏状态或更新游戏状态,所以 update 的逻辑比较关键。
国庆小游戏的主题是“打卡美好中国”,玩家通过按住按钮前进,每到达一个打卡点可获得一个奖励,完成四条路线即有机会获得高额奖金。当然,没有任何道具辅助前进速度是很慢的,玩家需要通过完成路上遇到的各种人物来获得道具卡,从而更快地到达终点。
我们一共安排了 4 条路线:美食、海景、历史、沙漠,共包含近 20 个著名旅游城市,分别以其标志性景点作为代表。
在大致了解 prd 后,便开始进行小游戏雏形的开发,首先要确定节点层级结构划分,层级结构与业务逻辑的需要紧密相关,部分节点之间存在状态依赖关系,因此会影响到功能的实现。考虑到分工,先划分为游戏层和 UI 层两大部分。
节点划分
游戏层包括游戏地图背景和玩家,玩家人物位置是固定在屏幕上不动的,地图则会不断循环,有点像某些 FC 游戏。
节点划分
游戏地图背景包括路面(前景)、中景、背景和天空(远景)。由于前景和背景的对立性和重要性,实际上我将中景命名为frontground
。
节点划分
在这个小游戏中,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游戏的背景逻辑。最初的时候背景是分为三层:路面、背景和天空。玩家在走动时,三层以不同的速度运动,以营造前进的感觉。路面和天空是单纯的无限循环,而背景的循环有几种情况,当玩家走到打卡点时,需要衔接为打卡点专用背景,离开打卡点时则衔接为通用背景。后来为了营造更强的空间感,将背景拆分为了前景与中景层。
路面:
前景:
中景:
天空(远景):
通用循环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复制一份节点和采用对半切开的背景图,可简单理解为全图循环和半图循环。
该方案即将一个完整背景图的节点复制一份,进行拼接,以实现两图循环过渡时的画面。下面是该方案的逻辑示意图。
画面起始位置
全图循环示意
画面移动至边缘,准备进入下一次循环:
全图循环示意画面瞬移至图 1 最右侧(操作方法是 x - 图.width,使得画面保持连贯运动)
全图循环示意
整体循环逻辑示意:
全图循环示意
半图也非常好理解,将一张完整的图片裁为两半,两图位置不断交替就能实现完整的循环。
半图循环示意
从实现的逻辑上来讲,第一种方案稍微简单一些。经过考量,最终选择了方案二,因为它理论上利于内存优化,且在实际测试中表现也更优。理论上来说,一张图片在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是固定的,即便我复制多个节点,图片所占用的内存也仅是一份,将图片裁半也不会减小总内存大小,那么为何方案二会内存更优呢?我的理解是,图片呈现在屏幕上的基本路径是:外存 => 内存 => GPU 显存,虽然图片裁半后内存不减,但当禁用掉屏幕之外的背景节点时,该节点不再被渲染,其纹理资源也不需要存在于显存中了,对移动端来说不存在独立的显存,因此其体积的减小就会反应在内存占用上。考虑到有约 50% 的时间只显示一个半图,那么在背景图片内存方面就能节省 25 %。
若背景只是单调地无限循环,实现就会比较简单,但实际上玩家接近打卡点时需要过渡到打卡点专属背景,这就提高了整个背景循环逻辑的复杂度。我将背景循环抽象为三种状态,如图所示,该状态将以顺时针方向流转。
打卡点过渡
当玩家使用了道具卡或凭借双腿加毅力积累了足够的里程后,服务端判定用户到达了打卡点,玩家的状态变化便会体现在接口返回的数据中,此时背景的状态也会同步流转为 arriveScenery,当画面行进到背景图边缘时,发现状态已经改变了,就会激活打卡点相关的节点并调整坐标,使画面平稳过渡到打卡点。
打卡点过渡
打卡点过渡当然事情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前景和中景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前景与中景都包含打卡点专用景色图。打卡点位于前景上,中景以前景 40% 的速度运动,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前景与中景是没有关联的。但设计师随后提出要求,当玩家到达卡点时,中景也恰好落在打卡点范围内。此时如果为了维持开发进度,从研发增加的成本上来讲是可以不实现这个需求的,但秉承着追求极致的理念,我决定把这个需求盘下来。
从游戏侧的角度来看,状态流转为 arrvieScenery 这个事件是随机时间发生的,发生时前景和中景的位置亦处于随机位置。此时前景和中景到打卡点的距离有近有远,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前景维持原速度前进同时让中景打卡点范围也出现在屏幕上,其实关键思路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调整中景运动速度同时控制近景与打卡点距离。若近景距离打卡点更近,则让近景增加一个循环,同时重新计算中景运动速度,若中景距离打卡点更近,则降低中景运动速度。为了防止视觉效果突兀,我将中景的运动速度上限限制在近景的 80%,且速度改变时增加一个线性的速度过渡效果。
伪代码与实现代码如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设玩家距离打卡点【D玩】,中景距离打卡点路段第一屏【D景】
if(按照当前速度前进,中景无法落在打卡点路段内) {
if(D玩 * 0.8 > D景) {
// 说明中景实在落后太多,无法到达 极端情况:近1.5屏,远5屏 => 近5.5屏,远5屏
玩家再多走一个循环,使得 D景 + 1.6屏
调快中景运动速度,使得中景落在打卡点路段最左侧
中景新速度 = D景 / (D玩 + 4屏)
} else {
// 极端情况:近景5.5屏,远景3屏
调快背景运动速度,使得中景落在打卡点路段最左侧
中景新速度 = D景 / D玩
}
}
code
人物使用骨骼动画(Spine)实现,由设计师制作动画,开发时在代码层面调用相关 api 播放已制作好的动画使人物动起来,因此开发者并不需要关注动画的具体实现,而是关注在什么状态下切换至对应的动画,并使用 Mix 实现动作之间的平滑过渡。
骨骼动画由用于绘制模型的蒙皮(Skin)以及用于控制动作的骨架组成,动画对骨架的运动方式进行描述,依附在骨架上的蒙皮跟随运动,形成动画效果。
相比于常见的帧动画,骨骼动画显然需要更多 CPU 开销,但内存开销小,且能够在切换动作时计算出中间的过渡动作,这是帧动画做不到的。
骨骼动画示意
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相关节点的划分(包括主体、光效、点击热区)也会对逻辑的实现造成影响,例如进行屏幕适配时人物缩放是否关联气泡、光效、点击热区,是否会因锚点位置不对而发生偏移,是否影响与打卡点、路障的碰撞检测等等。
人物节点
当玩家前进时,会在路上遇到并拾取一定数量的金币,这些金币是对玩家行为的正向激励,具体表现在慢走状态遇到少量金币,慢跑状态遇到较多金币,使用加速卡/闪现卡遇到大量金币。其实金币是由前端控制随机出现的,随玩家状态不同而调整金币出现的概率和数量。
当玩家点按冲按钮时,服务端经策略控制下发随机任务,在响应的数据中包含任务相关字段,游戏侧根据任务类型映射成对应任务 icon 图片名并进行加载,然后将任务布置在路面上。由于金币/任务节点只与人物节点存在关联,因此将金币/任务节点放置于人物层,便于计算与人物的距离,当距离小于一定值则判断为拾取。
这次涉及到的动效不算特别多,主要集中在金币、任务 icon、按钮、人物奔跑光效上。对于较为简单的动效,不外乎对素材进行旋转缩放大小透明度以及位置变化,同时将若干个素材进行叠加,使用 Animation Clip 或 tween 动画都可轻易实现。
对于较为复杂的动效一般使用序列帧,由设计师提供即可,如下图的金币旋转序列帧动画。
使用序列帧时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是,若不同帧之间图片的尺寸有所变化,那么 sprite 节点的 size mode 不能为 trim,同时要关闭 trim 选项,否则会导致节点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或宽高比变形等问题。
Lynx 的容器是字节自研的 helium,该容器与 web 端存在一些差异。在与 Cocos 结合使用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透明图片存在曝光度不对和边缘白边问题,大致的原因是 Cocos 在计算半透明纹理叠加后的颜色时给到的参数不对,导致在 helium 上出现问题。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在混合模式中的 Src Blend Factor 选项设置为 ONE,同时为所有图片设置预乘。
从用户进入页面到游戏加载完成要经过若干个步骤。当 lynx 页面完成首屏后开始加载游戏场景,当游戏场景节点均激活后,向业务侧获取主会场数据,以获取路线信息和玩家信息,加载对应路线和角色的资源,加载并完成渲染后便进入游戏,用户看到游戏画面。由于项目中游戏侧资源总量较大,于是将需要异步加载的资源单独放置于 resource bundle 中,便于使用。
资源加载流程
由于cc.resources.load
是对单个或一组资源进行加载,每个资源的加载互不关联影响,因此想要获取游戏初始资源整体加载进度就必须要对按需加载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我对cc.resources.load
进行了二次封装,提供onProgress
与onFinish
事件监听能力,以对游戏资源加载进行管理,并在游戏主场景函数中对资源加载事件进行监听,达到了以下目的:
在游戏场景中,自定义字体的需求是相当常见的,例如在加速卡按钮上显示“加速卡*2”,其中加速卡*
是固定的,而后面跟着的数字是动态变化的,这些文字都要使用设计师指定的艺术字体,如图:
资源加载流程
在 web 中,显示文字是再常见不过的了,正常情况都绝不会将文字与性能优化挂钩,但在 WebGL 中渲染文字的方式与浏览器有所出入,绘制文字会带来较大的开销,因此会尽量选择使用图片来替代文字(ttf),而实际上位图字体就是图片,因此使用位图字体在性能上是有收益的。但设计师往往只能给我们提供 png,而不知位图字体,因此我们需要将 png 处理成可用的位图字体。
cocos 提供了艺术数字资源,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
使用精灵图:将多个小图合成一张大图,满足合批渲染要求,能够有效降低 drawCall。
纹理加载流程
项目中使用的图片基本上都有透明区域,因此使用 png 格式图片。png 不能直接被 gpu 读取,需要解码成未压缩的数据。其在内存中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体积 = 像素个数 * 单个像素大小,每个像素都包含 RGBA 四个通道的数据,每个通道占 1 个 Byte(0-255 即 2^8,8 个 bit),因此一个像素占 4 个 Byte,即
体积 = 长 * 宽 * 4 (字节)
那么,若将图片等比缩小为原来的 70%,将节省内存 51%,若缩小为 50%,则节省 75%。
可在项目设置中将未使用的组件取消勾选,未使用的模块将不会被打包进引擎文件,可有效降低引擎体积。
引擎裁剪
同时,使用自定义引擎,我们内部的同学对 Cocos 引擎进行了优化改进。
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纹理资源
降低远景天空的刷新率
降低人物的刷新率
Hacksp.Skeleton 组件
砍需求
设计师希望在人物运动时增加背景模糊效果,实测后发现 gpu 需要进行大量卷积运算导致性能开销增大,于是改成了仅在使用闪现卡时添加背景模糊。
[1] 吃 ⭐️ 小游戏试玩: http://fbdemos.leanapp.cn/star-catcher/
[2] Cocos 官方文档: https://docs.cocos.com/creator/manual/zh/getting-started/quick-start.html#%E5%BF%AB%E9%80%9F%E4%B8%8A%E6%89%8B%EF%BC%9A%E5%88%B6%E4%BD%9C%E7%AC%AC%E4%B8%80%E4%B8%AA%E6%B8%B8%E6%88%8F
[3] 预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223719
本文由哈喽比特于3年以前收录,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w6JJUjMwgddiEllX6uULw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其妻子章泽天最近成为了互联网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关他们“移民美国”和在美国购买豪宅的传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然而,京东官方通过微博发言人发布的消息澄清了这些传言,称这些言论纯属虚假信息和蓄意捏造。
日前,据博主“@超能数码君老周”爆料,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将集体采购百万台规模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
据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ASML正看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负面影响。阿斯麦(ASML)CEO彼得·温宁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分享了他对中国大陆问题以及该公司面临的出口管制和保护主义的看法。彼得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出口管制以及中荷经济关系的担忧。
今年早些时候,抖音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 App,Slogan 为“看见你的热爱”,根据应用介绍可知,“青桃”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视频平台,由抖音官方出品的中长视频关联版本,整体风格有些类似B站。
日前,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转发了一份“世界各国地区拥车率排行榜”,同时,他发文表示:中国汽车普及率低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每百户家庭仅17户有车。意大利世界排名第一,每十户中九户有车。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和 E 等抗氧化剂会激活一种机制,刺激癌症肿瘤中新血管的生长,帮助它们生长和扩散。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测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其智能手表的钢质底盘。消息传出后,3D系统一度大涨超10%,不过截至周三收盘,该股涨幅回落至2%以内。
9月2日,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才”账号违反平台相关规定,已封禁。据知情人士透露,秀才近期被举报存在违法行为,这可能是他被封禁的部分原因。据悉,“秀才”年龄39岁,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抖音网红,粉丝数量超1200万。他曾被称为“中老年...
9月3日消息,亚马逊的一些股东,包括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一家养老基金,日前对亚马逊、其创始人贝索斯和其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为 Project Kuiper 卫星星座项目购买发射服务时“违反了信义义务”。
据消息,为推广自家应用,苹果现推出了一个名为“Apps by Apple”的网站,展示了苹果为旗下产品(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和 Apple TV)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特斯拉本周在美国大幅下调Model S和X售价,引发了该公司一些最坚定支持者的不满。知名特斯拉多头、未来基金(Future Fund)管理合伙人加里·布莱克发帖称,降价是一种“短期麻醉剂”,会让潜在客户等待进一步降价。
据外媒9月2日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称,尽管荷兰政府颁布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9月正式生效,但该公司已获得在2023年底以前向中国运送受限制芯片制造机器的许可。
近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苹果卫星服务提供商 Globalstar 近期向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支付 6400 万美元(约 4.65 亿元人民币)。用于在 2023-2025 年期间,发射卫星,进一步扩展苹果 iPhone 系列的 SOS 卫星服务。
据报道,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𝕏(推特)日前调整了隐私政策,允许 𝕏 使用用户发布的信息来训练其人工智能(AI)模型。新的隐私政策将于 9 月 29 日生效。新政策规定,𝕏可能会使用所收集到的平台信息和公开可用的信息,来帮助训练 𝕏 的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模型。
9月2日,荣耀CEO赵明在采访中谈及华为手机回归时表示,替老同事们高兴,觉得手机行业,由于华为的回归,让竞争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魅力,对行业来说也是件好事。
《自然》3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名为Swift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驾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真实世界中一对一冠军赛里战胜人类对手。
近日,非营利组织纽约真菌学会(NYMS)发出警告,表示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各种AI生成的蘑菇觅食科普书籍,其中存在诸多错误。
社交媒体平台𝕏(原推特)新隐私政策提到:“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出于安全、安保和身份识别目的收集和使用您的生物识别信息。”
202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各大企业都带来了最新的理念和产品,而高端化、本土化的中国产品正在不断吸引欧洲等国际市场的目光。
罗永浩日前在直播中吐槽苹果即将推出的 iPhone 新品,具体内容为:“以我对我‘子公司’的了解,我认为 iPhone 15 跟 iPhone 14 不会有什么区别的,除了序(列)号变了,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这个‘臭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