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Linux 下我们通过 top 或者 htop 命令可以看到当前的 CPU 资源利用率,另外在一些监控工具中你可能也遇见过,那么它是如何计算的呢?在 Nodejs 中我们该如何实现?
带着这些疑问,本节会先从 Linux 下的 CPU 利用率进行一个简单讲解做一下前置知识铺垫,之后会深入 Nodejs 源码,去探讨如何获取 CPU 信息及计算 CPU 某时间段的利用率。
开始之前,可以先看一张图,它展示了 Nodejs OS 模块读取系统 CPU 信息的整个过程调用,在下文中也会详细讲解,你会再次看到它。
Linux 下 CPU 的利用率分为用户态(用户模式下执行时间)、系统态(系统内核执行)、空闲态(空闲系统进程执行时间),三者相加为 CPU 执行总时间,关于 CPU 的活动信息我们可以在 /proc/stat 文件查看。
CPU 利用率是指非系统空闲进程 / CPU 总执行时间。
> cat /proc/stat
cpu 2255 34 2290 22625563 6290 127 456
cpu0 1132 34 1441 11311718 3675 127 438
cpu1 1123 0 849 11313845 2614 0 18
intr 114930548 113199788 3 0 5 263 0 4 [... lots more numbers ...]
ctxt 1990473 # 自系统启动以来 CPU 发生的上下文交换次数
btime 1062191376 # 启动到现在为止的时间,单位为秒
processes 2915 # 系统启动以来所创建的任务数目
procs_running 1 # 当前运行队列的任务数目
procs_blocked 0 # 当前被阻塞的任务数目
上面第一行 cpu 表示总的 CPU 使用情况,下面的cpu0、cpu1 是指系统的每个 CPU 核心数运行情况(cpu0 + cpu1 + cpuN = cpu 总的核心数),我们看下第一行的含义。
关于 /proc/stat 的介绍,参考这里 http://www.linuxhowtos.org/System/procstat.htm
/proc/stat 文件下展示的是系统从启动到当下所累加的总的 CPU 时间,如果要计算 CPU 在某个时间段的利用率,则需要取 t1、t2 两个时间点进行运算。
t1~t2 时间段的 CPU 执行时间:
t1 = (user1 + nice1 + system1 + idle1 + iowait1 + irq1 + softirq1)
t2 = (user2 + nice2 + system2 + idle2 + iowait2 + irq2 + softirq2)
t = t2 - t1
t1~t2 时间段的 CPU 空闲使用时间:
idle = (idle2 - idle1)
t1~t2 时间段的 CPU 空闲率:
idleRate = idle / t;
t1~t2 时间段的 CPU 利用率:
usageRate = 1 - idleRate;
上面我们对 Linux 下 CPU 利用率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计算某时间段的 CPU 利用率公式可以先理解下,在下文最后会使用 Nodejs 进行实践。
这块可以扩展下,感兴趣的可以尝试下使用 shell 脚本实现 CPU 利用率的计算。
Nodejs os 模块 cpus() 方法返回一个对象数组,包含每个逻辑 CPU 内核信息。
提个疑问,这些数据具体是怎么获取的?和上面 Linuv 下的 /proc/stat 有关联吗?带着这些疑问只能从源码中一探究竟。
const os = require('os');
os.cpus();
lib 模块是 Node.js 对外暴露的 js 层模块代码,找到 os.js 文件,以下只保留 cpus 相关核心代码,其中 getCPUs 是通过 internalBinding('os') 导入。
internalBinding 就是链接 JS 层与 C++ 层的桥梁。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lib/os.js#L41
const {
getCPUs,
getFreeMem,
getLoadAvg,
...
} = internalBinding('os');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lib/os.js#L92
function cpus() {
// [] is a bugfix for a regression introduced in 51cea61
const data = getCPUs() || [];
const result = [];
let i = 0;
while (i < data.length) {
result.push({
model: data[i++],
speed: data[i++],
times: {
user: data[i++],
nice: data[i++],
sys: data[i++],
idle: data[i++],
irq: data[i++]
}
});
}
return result;
}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lib/os.js#L266
module.exports = {
cpus,
...
};
2.1 Initialize:
C++ 层代码位于 src 目录下,这一块属于内建模块,是给 JS 层(lib 目录下)提供的 API,在 src/node_os.cc 文件中有一个 Initialize 初始化操作,getCPUs 对应的则是 GetCPUInfo 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看这个方法的实现。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src/node_os.cc#L390
void Initialize(Local<Object> target,
Local<Value> unused,
Local<Context> context,
void* priv) {
Environment* env = Environment::GetCurrent(context);
env->SetMethod(target, "getCPUs", GetCPUInfo);
...
target->Set(env->context(),
FIXED_ONE_BYTE_STRING(env->isolate(), "isBigEndian"),
Boolean::New(env->isolate(), IsBigEndian())).Check();
}
2.2 GetCPUInfo 实现: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src/node_os.cc#L113
static void GetCPUInfo(const FunctionCallbackInfo<Value>& args) {
Environment* env = Environment::GetCurrent(args);
Isolate* isolate = env->isolate();
uv_cpu_info_t* cpu_infos;
int count;
int err = uv_cpu_info(&cpu_infos, &count);
if (err)
return;
// It's faster to create an array packed with all the data and
// assemble them into objects in JS than to call Object::Set() repeatedly
// The array is in the format
// [model, speed, (5 entries of cpu_times), model2, speed2, ...]
std::vector<Local<Value>> result(count * 7);
for (int i = 0, j = 0; i < count; i++) {
uv_cpu_info_t* ci = cpu_infos + i;
result[j++] = OneByteString(isolate, ci->model);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speed);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cpu_times.user);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cpu_times.nice);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cpu_times.sys);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cpu_times.idle);
result[j++] = Number::New(isolate, ci->cpu_times.irq);
}
uv_free_cpu_info(cpu_infos, count);
args.GetReturnValue().Set(Array::New(isolate, result.data(), result.size()));
}
经过上面 C++ 内建模块的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uv_cpu_info 是用来获取数据源,现在就要找它啦
3.1 node_os.cc:
内建模块 node_os.cc 引用了头文件 env-inl.h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src/node_os.cc#L22
#include "env-inl.h"
...
3.2 env-inl.h:
env-inl.h 处又引用了 uv.h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src/env-inl.h#L31
#include "uv.h"
3.3 uv.h:
.h(头文件)包含了类里面成员和方法的声明,它不包含具体的实现,声明找到了,下面找下它的具体实现。
除了我们要找的 uv_cpu_info,此处还声明了 uv_free_cpu_info 方法,与之对应主要用来做回收,上文 C++ 层在数据遍历结束就使用的这个方法对参数 cpu_infos、count 进行了回收。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deps/uv/include/uv.h#L1190 */
UV_EXTERN int uv_cpu_info(uv_cpu_info_t** cpu_infos, int* count);
UV_EXTERN void uv_free_cpu_info(uv_cpu_info_t* cpu_infos, int count);
Libuv 层只是对下层操作系统的一种封装,下面来看操作系统层的实现。
4.1 linux-core.c:
在 deps/uv/ 下搜索 uv_cpu_info,会发现它的实现有很多 aix、cygwin.c、darwin.c、freebsd.c、linux-core.c 等等各种系统的,按照名字也可以看出 linux-core.c 似乎就是 Linux 下的实现了,重点也来看下这个的实现。
uv__open_file("/proc/stat") 参数 /proc/stat 这个正是 Linux 下 CPU 信息的位置。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deps/uv/src/unix/linux-core.c#L610
int uv_cpu_info(uv_cpu_info_t** cpu_infos, int* count) {
unsigned int numcpus;
uv_cpu_info_t* ci;
int err;
FILE* statfile_fp;
*cpu_infos = NULL;
*count = 0;
statfile_fp = uv__open_file("/proc/stat");
...
}
4.2 core.c:
最终找到 uv__open_file() 方法的实现是在 /deps/uv/src/unix/core.c 文件,它以只读和执行后关闭模式获取一个文件的指针。
到这里也就该明白了,Linux 平台下我们使用 Nodejs os 模块的 cpus() 方法最终也是读取的 /proc/stat 文件获取的 CPU 信息。
// https://github.com/Q-Angelo/node/blob/master/deps/uv/src/unix/core.c#L455
/* get a file pointer to a file in read-only and close-on-exec mode */
FILE* uv__open_file(const char* path) {
int fd;
FILE* fp;
fd = uv__open_cloexec(path, O_RDONLY);
if (fd < 0)
return NULL;
fp = fdopen(fd, "r");
if (fp == NULL)
uv__close(fd);
return fp;
}
什么时候该定位到 win 目录下?什么时候定位到 unix 目录下?
这取决于 Libuv 层,在“深入浅出 Nodejs” 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Node 在编译期间会判断平台条件,选择性编译 unix 目录或是 win 目录下的源文件到目标程序中”,所以这块是在编译时而非运行时来确定的。
通过对 OS 模块读取 CPU 信息流程梳理,再次展现 Nodejs 的经典架构:
JavaScript -> internalBinding -> C++ -> Libuv -> OS
了解了上面的原理之后在来 Nodejs 中实现,已经再简单不过了,系统层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 API 调用。
Nodejs os.cpus() 返回的对象数组中有一个 times 字段,包含了 user、nice、sys、idle、irq 几个指标数据,分别代表 CPU 在用户模式、良好模式、系统模式、空闲模式、中断模式下花费的毫秒数。相比 linux 下,直接通过 cat /proc/stat 查看更直观了。
<pre data-tool="mdnice编辑器" style="margin-top: 10px;margin-bottom: 10px;border-radius: 5px;box-shadow: rgba(0, 0, 0, 0.55) 0px 2px 10px;"><span style="display: block;background: url("[
{
model: 'Intel(R) Core(TM) i7 CPU 860 @ 2.80GHz',
speed: 2926,
times: {
user: 252020,
nice: 0,
sys: 30340,
idle: 1070356870,
irq: 0
}
}
...
定义方法 _getCPUInfo 用来获取系统 CPU 信息。
方法 getCPUUsage 提供了 CPU 利用率的 “实时” 监控,这个 “实时” 不是绝对的实时,总会有时差的,我们下面实现中默认设置的 1 秒钟,可通过 Options.ms 进行调整。
const os = require('os');
const sleep = ms => new Promise(resolve => setTimeout(resolve, ms));
class OSUtils {
constructor() {
this.cpuUsageMSDefault = 1000; // CPU 利用率默认时间段
}
/**
* 获取某时间段 CPU 利用率
* @param { Number } Options.ms [时间段,默认是 1000ms,即 1 秒钟]
* @param { Boolean } Options.percentage [true(以百分比结果返回)|false]
* @returns { Promise }
*/
async getCPUUsage(options={}) {
const that = this;
let { cpuUsageMS, percentage } = options;
cpuUsageMS = cpuUsageMS || that.cpuUsageMSDefault;
const t1 = that._getCPUInfo(); // t1 时间点 CPU 信息
await sleep(cpuUsageMS);
const t2 = that._getCPUInfo(); // t2 时间点 CPU 信息
const idle = t2.idle - t1.idle;
const total = t2.total - t1.total;
let usage = 1 - idle / total;
if (percentage) usage = (usage * 100.0).toFixed(2) + "%";
return usage;
}
/**
* 获取 CPU 信息
* @returns { Object } CPU 信息
*/
_getCPUInfo() {
const cpus = os.cpus();
let user = 0, nice = 0, sys = 0, idle = 0, irq = 0, total = 0;
for (let cpu in cpus) {
const times = cpus[cpu].times;
user += times.user;
nice += times.nice;
sys += times.sys;
idle += times.idle;
irq += times.irq;
}
total += user + nice + sys + idle + irq;
return {
user,
sys,
idle,
total,
}
}
}
使用方式如下所示:
const cpuUsage = await osUtils.getCPUUsage({ percentage: true });
console.log('CPU 利用率:', cpuUsage) // CPU 利用率:13.72%
本文先从 Linux 下 CPU 利用率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之后深入 Nodejs OS 模块源码对获取系统 CPU 信息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也再次呈现了 Nodejs 经典的架构 JavaScript -> internalBinding -> C++ -> Libuv -> OS 这对于梳理其它 API 是通用的,可以做为一定的参考,最后使用 Nodejs 对 CPU 利用率的计算进行了实践。
本文由哈喽比特于3年以前收录,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VyMB7bpYIRQYzYFLFYZAQ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其妻子章泽天最近成为了互联网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关他们“移民美国”和在美国购买豪宅的传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然而,京东官方通过微博发言人发布的消息澄清了这些传言,称这些言论纯属虚假信息和蓄意捏造。
日前,据博主“@超能数码君老周”爆料,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将集体采购百万台规模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
据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ASML正看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负面影响。阿斯麦(ASML)CEO彼得·温宁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分享了他对中国大陆问题以及该公司面临的出口管制和保护主义的看法。彼得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出口管制以及中荷经济关系的担忧。
今年早些时候,抖音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 App,Slogan 为“看见你的热爱”,根据应用介绍可知,“青桃”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视频平台,由抖音官方出品的中长视频关联版本,整体风格有些类似B站。
日前,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转发了一份“世界各国地区拥车率排行榜”,同时,他发文表示:中国汽车普及率低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每百户家庭仅17户有车。意大利世界排名第一,每十户中九户有车。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和 E 等抗氧化剂会激活一种机制,刺激癌症肿瘤中新血管的生长,帮助它们生长和扩散。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测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其智能手表的钢质底盘。消息传出后,3D系统一度大涨超10%,不过截至周三收盘,该股涨幅回落至2%以内。
9月2日,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才”账号违反平台相关规定,已封禁。据知情人士透露,秀才近期被举报存在违法行为,这可能是他被封禁的部分原因。据悉,“秀才”年龄39岁,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抖音网红,粉丝数量超1200万。他曾被称为“中老年...
9月3日消息,亚马逊的一些股东,包括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一家养老基金,日前对亚马逊、其创始人贝索斯和其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为 Project Kuiper 卫星星座项目购买发射服务时“违反了信义义务”。
据消息,为推广自家应用,苹果现推出了一个名为“Apps by Apple”的网站,展示了苹果为旗下产品(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和 Apple TV)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特斯拉本周在美国大幅下调Model S和X售价,引发了该公司一些最坚定支持者的不满。知名特斯拉多头、未来基金(Future Fund)管理合伙人加里·布莱克发帖称,降价是一种“短期麻醉剂”,会让潜在客户等待进一步降价。
据外媒9月2日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称,尽管荷兰政府颁布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9月正式生效,但该公司已获得在2023年底以前向中国运送受限制芯片制造机器的许可。
近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苹果卫星服务提供商 Globalstar 近期向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支付 6400 万美元(约 4.65 亿元人民币)。用于在 2023-2025 年期间,发射卫星,进一步扩展苹果 iPhone 系列的 SOS 卫星服务。
据报道,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𝕏(推特)日前调整了隐私政策,允许 𝕏 使用用户发布的信息来训练其人工智能(AI)模型。新的隐私政策将于 9 月 29 日生效。新政策规定,𝕏可能会使用所收集到的平台信息和公开可用的信息,来帮助训练 𝕏 的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模型。
9月2日,荣耀CEO赵明在采访中谈及华为手机回归时表示,替老同事们高兴,觉得手机行业,由于华为的回归,让竞争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魅力,对行业来说也是件好事。
《自然》3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名为Swift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驾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真实世界中一对一冠军赛里战胜人类对手。
近日,非营利组织纽约真菌学会(NYMS)发出警告,表示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各种AI生成的蘑菇觅食科普书籍,其中存在诸多错误。
社交媒体平台𝕏(原推特)新隐私政策提到:“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出于安全、安保和身份识别目的收集和使用您的生物识别信息。”
202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各大企业都带来了最新的理念和产品,而高端化、本土化的中国产品正在不断吸引欧洲等国际市场的目光。
罗永浩日前在直播中吐槽苹果即将推出的 iPhone 新品,具体内容为:“以我对我‘子公司’的了解,我认为 iPhone 15 跟 iPhone 14 不会有什么区别的,除了序(列)号变了,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这个‘臭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