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Q 指南

 主页   资讯   文章   代码   电子书 

第一章 ZeroMQ基础

拯救世界

如何解释ZMQ?有些人会先说一堆ZMQ的好:它是一套用于快速构建的套接字组件;它的信箱系统有超强的路由能力;它太快了!而有些人则喜欢分享他们被ZMQ点悟的时刻,那些被灵感击中的瞬间:所有的事情突然变得简单明了,让人大开眼界。另一些人则会拿ZMQ同其他产品做个比较:它更小,更简单,但却让人觉得如此熟悉。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则更倾向于和别人分享ZMQ的诞生史,相信会和各位读者有所共鸣。

编程是一门科学,但往往会乔装成一门艺术。我们从不去了解软件最底层的机理,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在乎这些。软件并不只是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或者抽象云云,这些不过是一些工具而已,被我们创造、使用、最后抛弃。软件真正的本质,其实是人的本质。

举例来说,当我们遇到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会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将问题拆分为若干个部分,一起解决。这里就体现了编程的科学:创建一组小型的构建模块,让人们易于理解和使用,那么大家就会一起用它来解决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里,需要现代的编程软件为我们做指引。所以,未来我们所需要的用于处理大规模计算的构建模块,必须是普遍联系的,而且能够并行运作。那时,程序代码不能再只关注自己,它们需要互相交流,变得足够健谈。程序代码需要像人脑一样,数以兆计的神经元高速地传输信号,在一个没有中央控制的环境下,没有单点故障的环境下,解决问题。这一点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就当今的网络来讲,每个节点其实就像是连接了一个人脑一样。

如果你曾和线程、协议、或网络打过交道,你会觉得我上面的话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是连接几个程序或网络就已经非常困难和麻烦了。数以兆计的节点?那真是无法想象的。现今只有资金雄厚的企业才能负担得起这种软件和服务。

当今世界的网络结构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自身的驾驭能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软件危机,弗莱德•布鲁克斯曾说过,这个世上没有银弹。后来,免费和开源解决了这次软件危机,让我们能够高效地分享知识。如今,我们又面临一次新的软件危机,只不过我们谈论得不多。只有那些大型的、富足的企业才有财力建立高度联系的应用程序。那里有云的存在,但它是私有的。我们的数据和知识正在从我们的个人电脑中消失,流入云端,无法获得或与其竞争。是谁坐拥我们的社交网络?这真像一次巨型主机的革命。

我们暂且不谈其中的政治因素,光那些就可以另外出本书了。目前的现状是,虽然互联网能够让千万个程序相连,但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却无法做到这些。这样一来,那些真正有趣的大型问题(如健康、教育、经济、交通等领域),仍然无法解决。我们没有能力将代码连接起来,也就不能像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处理那些大规模的问题。

已经有人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连接应用程序,如数以千计的IETF规范,每种规范解决一个特定问题。对于开发人员来说,HTTP协议是比较简单和易用的,但这也往往让问题变得更糟,因为它鼓励人们形成一种重服务端、轻客户端的思想。

所以迄今为止人们还在使用原始的TCP/UDP协议、私有协议、HTTP协议、网络套接字等形式连接应用程序。这种做法依旧让人痛苦,速度慢又不易扩展,需要集中化管理。而分布式的P2P协议又仅仅适用于娱乐,而非真正的应用。有谁会使用Skype或者Bittorrent来交换数据呢?

这就让我们回归到编程科学的问题上来。想要拯救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做两件事情:一,如何在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两个应用程序;二、将这个解决方案用最为简单的方式包装起来,供程序员使用。

也许这听起来太简单了,但事实确实如此。

ZMQ简介

ZMQ(ØMQ、ZeroMQ, 0MQ)看起来像是一套嵌入式的网络链接库,但工作起来更像是一个并发式的框架。它提供的套接字可以在多种协议中传输消息,如线程间、进程间、TCP、广播等。你可以使用套接字构建多对多的连接模式,如扇出、发布-订阅、任务分发、请求-应答等。ZMQ的快速足以胜任集群应用产品。它的异步I/O机制让你能够构建多核应用程序,完成异步消息处理任务。ZMQ有着多语言支持,并能在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上运行。ZMQ是iMatix公司的产品,以LGPL开源协议发布。

需要具备的知识

  • 使用最新的ZMQ稳定版本;
  • 使用Linux系统或其他相似的操作系统;
  • 能够阅读C语言代码,这是本指南示例程序的默认语言;
  • 当我们书写诸如PUSH或SUBSCRIBE等常量时,你能够找到相应语言的实现,如ZMQ_PUSH、ZMQ_SUBSCRIBE。

获取示例

本指南的所有示例都存放于github仓库中,最简单的获取方式是运行以下代码:

git clone git://github.com/imatix/zguide.git

浏览examples目录,你可以看到多种语言的实现。如果其中缺少了某种你正在使用的语言,我们很希望你可以提交一份补充。这也是本指南实用的原因,要感谢所有做出过贡献的人。

所有的示例代码都以MIT/X11协议发布,若在源代码中有其他限定的除外。

提问-回答

让我们从简单的代码开始,一段传统的Hello World程序。我们会创建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端,客户端发送Hello给服务端,服务端返回World。下文是C语言编写的服务端,它在5555端口打开一个ZMQ套接字,等待请求,收到后应答World。

hwserver.c: Hello World server

//
//  Hello World 服务端
//  绑定一个REP套接字至tcp://*:5555
//  从客户端接收Hello,并应答World
//
#include <zmq.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void)
{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  与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
    void *respond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REP);
    zmq_bind (responder, "tcp://*:5555");

    while (1) {
        //  等待客户端请求
        zmq_msg_t request;
        zmq_msg_init (&request);
        zmq_recv (responder, &request, 0);
        printf ("收到 Hello\n");
        zmq_msg_close (&request);

        //  做些“处理”
        sleep (1);

        //  返回应答
        zmq_msg_t reply;
        zmq_msg_init_size (&reply, 5);
        memcpy (zmq_msg_data (&reply), "World", 5);
        zmq_send (responder, &reply, 0);
        zmq_msg_close (&reply);
    }
    //  程序不会运行到这里,以下只是演示我们应该如何结束
    zmq_close (respond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1

使用REQ-REP套接字发送和接受消息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律的。客户端首先使用zmq_send()发送消息,再用zmq_recv()接收,如此循环。如果打乱了这个顺序(如连续发送两次)则会报错。类似地,服务端必须先进行接收,后进行发送。

ZMQ使用C语言作为它参考手册的语言,本指南也以它作为示例程序的语言。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指南的在线版本,你可以看到示例代码的下方有其他语言的实现。如以下是C++语言:

hwserver.cpp: Hello World server

//
// Hello World 服务端 C++语言版
// 绑定一个REP套接字至tcp://*:5555
// 从客户端接收Hello,并应答World
//
#include <zmq.hpp>
#include <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
    // 准备上下文和套接字
    zmq::context_t context (1);
    zmq::socket_t socket (context, ZMQ_REP);
    socket.bind ("tcp://*:5555");

    while (true) {
        zmq::message_t request;

        // 等待客户端请求
        socket.recv (&request);
        std::cout << "收到 Hello" << std::endl;

        // 做一些“处理”
        sleep (1);

        // 应答World
        zmq::message_t reply (5);
        memcpy ((void *) reply.data (), "World", 5);
        socket.send (reply);
    }
    return 0;
}

可以看到C语言和C++语言的API代码差不多,而在PHP这样的语言中,代码就会更为简洁:

hwserver.php: Hello World server

<?php
/**
 * Hello World 服务端
 * 绑定REP套接字至 tcp://*:5555
 * 从客户端接收Hello,并应答World
 * @author Ian Barber <ian(dot)barber(at)gmail(dot)com>
 */

$context = new ZMQContext(1);

// 与客户端通信的套接字
$responder = new ZMQSocket($context, ZMQ::SOCKET_REP);
$responder->bind("tcp://*:5555");

while(true) {
    // 等待客户端请求
    $request = $responder->recv();
    printf ("Received request: [%s]\n", $request);

    // 做一些“处理”
    sleep (1);

    // 应答World
    $responder->send("World");
}

下面是客户端的代码:

hwclient: Hello World client in C

//
//  Hello World 客户端
//  连接REQ套接字至 tcp://localhost:5555
//  发送Hello给服务端,并接收World
//
#include <zmq.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void)
{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  连接至服务端的套接字
    printf ("正在连接至hello world服务端...\n");
    void *request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REQ);
    zmq_connect (requester, "tcp://localhost:5555");

    int request_nbr;
    for (request_nbr = 0; request_nbr != 10; request_nbr++) {
        zmq_msg_t request;
        zmq_msg_init_size (&request, 5);
        memcpy (zmq_msg_data (&request), "Hello", 5);
        printf ("正在发送 Hello %d...\n", request_nbr);
        zmq_send (requester, &request, 0);
        zmq_msg_close (&request);

        zmq_msg_t reply;
        zmq_msg_init (&reply);
        zmq_recv (requester, &reply, 0);
        printf ("接收到 World %d\n", request_nbr);
        zmq_msg_close (&reply);
    }
    zmq_close (request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这看起来是否太简单了?ZMQ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你往里加点儿料就能制作出一枚无穷能量的原子弹,用它来拯救世界吧!

2

理论上你可以连接千万个客户端到这个服务端上,同时连接都没问题,程序仍会运作得很好。你可以尝试一下先打开客户端,再打开服务端,可以看到程序仍然会正常工作,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段程序到底做了什么。首先,他们创建了一个ZMQ上下文,然后是一个套接字。不要被这些陌生的名词吓到,后面我们都会讲到。服务端将REP套接字绑定到5555端口上,并开始等待请求,发出应答,如此循环。客户端则是发送请求并等待服务端的应答。

这些代码背后其实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程序员完全不必理会这些,只要知道这些代码短小精悍,极少出错,耐高压。这种通信模式我们称之为请求-应答模式,是ZMQ最直接的一种应用。你可以拿它和RPC及经典的C/S模型做类比。

关于字符串

ZMQ不会关心发送消息的内容,只要知道它所包含的字节数。所以,程序员需要做一些工作,保证对方节点能够正确读取这些消息。如何将一个对象或复杂数据类型转换成ZMQ可以发送的消息,这有类似Protocol Buffers的序列化软件可以做到。但对于字符串,你也是需要有所注意的。

在C语言中,字符串都以一个空字符结尾,你可以像这样发送一个完整的字符串:

zmq_msg_init_data (&request, "Hello", 6, NULL, NULL);

但是,如果你用其他语言发送这个字符串,很可能不会包含这个空字节,如你使用Python发送:

socket.send ("Hello")

实际发送的消息是:

3

如果你从C语言中读取该消息,你会读到一个类似于字符串的内容,甚至它可能就是一个字符串(第六位在内存中正好是一个空字符),但是这并不合适。这样一来,客户端和服务端对字符串的定义就不统一了,你会得到一些奇怪的结果。

当你用C语言从ZMQ中获取字符串,你不能够相信该字符串有一个正确的结尾。因此,当你在接受字符串时,应该建立多一个字节的缓冲区,将字符串放进去,并添加结尾。

所以,让我们做如下假设:ZMQ的字符串是有长度的,且传送时不加结束符。在最简单的情况下,ZMQ字符串和ZMQ消息中的一帧是等价的,就如上图所展现的,由一个长度属性和一串字节表示。

下面这个功能函数会帮助我们在C语言中正确的接受字符串消息:

// 从ZMQ套接字中接收字符串,并转换为C语言的字符串
static char *
s_recv (void *socket) {
    zmq_msg_t message;
    zmq_msg_init (&message);
    zmq_recv (socket, &message, 0);
    int size = zmq_msg_size (&message);
    char *string = malloc (size + 1);
    memcpy (string, zmq_msg_data (&message), size);
    zmq_msg_close (&message);
    string [size] = 0;
    return (string);
}

这段代码我们会在日后的示例中使用,我们可以顺手写一个s_send()方法,并打包成一个.h文件供我们使用。

这就诞生了zhelpers.h,一个供C语言使用的ZMQ功能函数库。它的源代码比较长,而且只对C语言程序员有用,你可以在闲暇时看一看

获取版本号

ZMQ目前有多个版本,而且仍在持续更新。如果你遇到了问题,也许这在下一个版本中已经解决了。想知道目前的ZMQ版本,你可以在程序中运行如下:

version: ØMQ version reporting in C

//
// 返回当前ZMQ的版本号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void)
{
    int major, minor, patch;
    zmq_version (&major, &minor, &patch);
    printf ("当前ZMQ版本号为 %d.%d.%d\n", major, minor, patch);

    return EXIT_SUCCESS;
}

让消息流动起来

第二种经典的消息模式是单向数据分发:服务端将更新事件发送给一组客户端。让我们看一个天气信息发布的例子,包括邮编、温度、相对湿度。我们生成这些随机信息,用来模拟气象站所做的那样。

下面是服务端的代码,使用5556端口:

wuserver: Weather update server in C

//
//  气象信息更新服务
//  绑定PUB套接字至tcp://*:5556端点
//  发布随机气象信息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void)
{
    //  准备上下文和PUB套接字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void *publish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B);
    zmq_bind (publisher, "tcp://*:5556");
    zmq_bind (publisher, "ipc://weather.ipc");

    //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srandom ((unsigned) time (NULL));
    while (1) {
        //  生成数据
        int zipcode, temperature, relhumidity;
        zipcode     = randof (100000);
        temperature = randof (215) - 80;
        relhumidity = randof (50) + 10;

        //  向所有订阅者发送消息
        char update [20];
        sprintf (update, "%05d %d %d", zipcode, temperature, relhumidity);
        s_send (publisher, update);
    }
    zmq_close (publish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这项更新服务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就像永不消失的电波一样。

4

下面是客户端程序,它会接受发布者的消息,只处理特定邮编标注的信息,如纽约的邮编是10001:

wuclient: Weather update client in C

//
//  气象信息客户端
//  连接SUB套接字至tcp://*:5556端点
//  收集指定邮编的气象信息,并计算平均温度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  创建连接至服务端的套接字
    printf ("正在收集气象信息...\n");
    void *subscrib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SUB);
    zmq_connect (subscriber, "tcp://localhost:5556");

    //  设置订阅信息,默认为纽约,邮编10001
    char *filter = (argc > 1)? argv [1]: "10001 ";
    zmq_setsockopt (subscriber, ZMQ_SUBSCRIBE, filter, strlen (filter));

    //  处理100条更新信息
    int update_nbr;
    long total_temp = 0;
    for (update_nbr = 0; update_nbr < 100; update_nbr++) {
        char *string = s_recv (subscriber);
        int zipcode, temperature, relhumidity;
        sscanf (string, "%d %d %d",
            &zipcode, &temperature, &relhumidity);
        total_temp += temperature;
        free (string);
    }
    printf ("地区邮编 '%s' 的平均温度为 %dF\n",
        filter, (int) (total_temp / update_nbr));

    zmq_close (subscrib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SUB套接字时,必须使用zmq_setsockopt()方法来设置订阅的内容。如果你不设置订阅内容,那将什么消息都收不到,新手很容易犯这个错误。订阅信息可以是任何字符串,可以设置多次。只要消息满足其中一条订阅信息,SUB套接字就会收到。订阅者可以选择不接收某类消息,也是通过zmq_setsockopt()方法实现的。

PUB-SUB套接字组合是异步的。客户端在一个循环体中使用zmq_recv()接收消息,如果向SUB套接字发送消息则会报错;类似地,服务端可以不断地使用zmq_send()发送消息,但不能在PUB套接字上使用zmq_recv()。

关于PUB-SUB套接字,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你无法得知SUB是何时开始接收消息的。就算你先打开了SUB套接字,后打开PUB发送消息,这时SUB还是会丢失一些消息的,因为建立连接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很少,但并不是零。

这种“慢连接”的症状一开始会让很多人困惑,所以这里我要详细解释一下。还记得ZMQ是在后台进行异步的I/O传输的,如果你有两个节点用以下顺序相连:

  • 订阅者连接至端点接收消息并计数;
  • 发布者绑定至端点并立刻发送1000条消息。

运行的结果很可能是订阅者一条消息都收不到。这时你可能会傻眼,忙于检查有没有设置订阅信息,并重新尝试,但结果还是一样。

我们知道在建立TCP连接时需要进行三次握手,会耗费几毫秒的时间,而当节点数增加时这个数字也会上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ZMQ就可以发送很多很多消息了。举例来说,如果建立连接需要耗时5毫秒,而ZMQ只需要1毫秒就可以发送完这1000条消息。

第二章中我会解释如何使发布者和订阅者同步,只有当订阅者准备好时发布者才会开始发送消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同步PUB和SUB,就是让PUB延迟一段时间再发送消息。现实编程中我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它太脆弱了,而且不好控制。不过这里我们先暂且使用sleep的方式来解决,等到第二章的时候再讲述正确的处理方式。

另一种同步的方式则是认为发布者的消息流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丢失了前面一部分信息也没有关系。我们的气象信息客户端就是这么做的。

示例中的气象信息客户端会收集指定邮编的一千条信息,其间大约有1000万条信息被发布。你可以先打开客户端,再打开服务端,工作一段时间后重启服务端,这时客户端仍会正常工作。当客户端收集完所需信息后,会计算并输出平均温度。

关于发布-订阅模式的几点说明:

  • 订阅者可以连接多个发布者,轮流接收消息;
  • 如果发布者没有订阅者与之相连,那它发送的消息将直接被丢弃;
  • 如果你使用TCP协议,那当订阅者处理速度过慢时,消息会在发布者处堆积。以后我们会讨论如何使用阈值(HWM)来保护发布者。
  • 在目前版本的ZMQ中,消息的过滤是在订阅者处进行的。也就是说,发布者会向订阅者发送所有的消息,订阅者会将未订阅的消息丢弃。

我在自己的四核计算机上尝试发布1000万条消息,速度很快,但没什么特别的:

ph@ws200901:~/work/git/0MQGuide/examples/c$ time wuclient
Collecting updates from weather server...
Average temperature for zipcode '10001 ' was 18F

real    0m5.939s
user    0m1.590s
sys     0m2.290s

分布式处理

下面一个示例程序中,我们将使用ZMQ进行超级计算,也就是并行处理模型:

  • 任务分发器会生成大量可以并行计算的任务;
  • 有一组worker会处理这些任务;
  • 结果收集器会在末端接收所有worker的处理结果,进行汇总。

现实中,worker可能散落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利用GPU(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复杂计算。下面是任务分发器的代码,它会生成100个任务,任务内容是让收到的worker延迟若干毫秒。

taskvent: Parallel task ventilator in C

//
//  任务分发器
//  绑定PUSH套接字至tcp://localhost:5557端点
//  发送一组任务给已建立连接的worker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void) 
{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  用于发送消息的套接字
    void *send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SH);
    zmq_bind (sender, "tcp://*:5557");

    //  用于发送开始信号的套接字
    void *sink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SH);
    zmq_connect (sink, "tcp://localhost:5558");

    printf ("准备好worker后按任意键开始: ");
    getchar ();
    printf ("正在向worker分配任务...\n");

    //  发送开始信号
    s_send (sink, "0");

    //  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
    srandom ((unsigned) time (NULL));

    //  发送100个任务
    int task_nbr;
    int total_msec = 0;     //  预计执行时间(毫秒)
    for (task_nbr = 0; task_nbr < 100; task_nbr++) {
        int workload;
        //  随机产生1-100毫秒的工作量
        workload = randof (100) + 1;
        total_msec += workload;
        char string [10];
        sprintf (string, "%d", workload);
        s_send (sender, string);
    }
    printf ("预计执行时间: %d 毫秒\n", total_msec);
    sleep (1);              //  延迟一段时间,让任务分发完成

    zmq_close (sink);
    zmq_close (send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5

下面是worker的代码,它接受信息并延迟指定的毫秒数,并发送执行完毕的信号:

taskwork: Parallel task worker in C

//
//  任务执行器
//  连接PULL套接字至tcp://localhost:5557端点
//  从任务分发器处获取任务
//  连接PUSH套接字至tcp://localhost:5558端点
//  向结果采集器发送结果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void) 
{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  获取任务的套接字
    void *receiv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LL);
    zmq_connect (receiver, "tcp://localhost:5557");

    //  发送结果的套接字
    void *send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SH);
    zmq_connect (sender, "tcp://localhost:5558");

    //  循环处理任务
    while (1) {
        char *string = s_recv (receiver);
        //  输出处理进度
        fflush (stdout);
        printf ("%s.", string);

        //  开始处理
        s_sleep (atoi (string));
        free (string);

        //  发送结果
        s_send (sender, "");
    }
    zmq_close (receiver);
    zmq_close (send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下面是结果收集器的代码。它会收集100个处理结果,并计算总的执行时间,让我们由此判别任务是否是并行计算的。

tasksink: Parallel task sink in C

//
//  任务收集器
//  绑定PULL套接字至tcp://localhost:5558端点
//  从worker处收集处理结果
//
#include "zhelpers.h"

int main (void) 
{
    //  准备上下文和套接字
    void *context = zmq_init (1);
    void *receiv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LL);
    zmq_bind (receiver, "tcp://*:5558");

    //  等待开始信号
    char *string = s_recv (receiver);
    free (string);

    //  开始计时
    int64_t start_time = s_clock ();

    //  确定100个任务均已处理
    int task_nbr;
    for (task_nbr = 0; task_nbr < 100; task_nbr++) {
        char *string = s_recv (receiver);
        free (string);
        if ((task_nbr / 10) * 10 == task_nbr)
            printf (":");
        else
            printf (".");
        fflush (stdout);
    }
    //  计算并输出总执行时间
    printf ("执行时间: %d 毫秒\n", 
        (int) (s_clock () - start_time));

    zmq_close (receiver);
    zmq_term (context);
    return 0;
}

一组任务的平均执行时间在5秒左右,以下是分别开始1个、2个、4个worker时的执行结果:

#   1 worker
Total elapsed time: 5034 msec
#   2 workers
Total elapsed time: 2421 msec
#   4 workers
Total elapsed time: 1018 msec

关于这段代码的几个细节:

  • worker上游和任务分发器相连,下游和结果收集器相连,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开启任意多个worker。但若worker是绑定至端点的,而非连接至端点,那我们就需要准备更多的端点,并配置任务分发器和结果收集器。所以说,任务分发器和结果收集器是这个网络结构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因此应该由它们绑定至端点,而非worker,因为它们较为动态。

  • 我们需要做一些同步的工作,等待worker全部启动之后再分发任务。这点在ZMQ中很重要,且不易解决。连接套接字的动作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当第一个worker连接成功时,它会一下收到很多任务。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进行同步,那这些任务根本就不会被并行地执行。你可以自己试验一下。

  • 任务分发器使用PUSH套接字向worker均匀地分发任务(假设所有的worker都已经连接上了),这种机制称为负载均衡,以后我们会见得更多。

  • 结果收集器的PULL套接字会均匀地从worker处收集消息,这种机制称为公平队列

6

管道模式也会出现慢连接的情况,让人误以为PUSH套接字没有进行负载均衡。如果你的程序中某个worker接收到了更多的请求,那是因为它的PULL套接字连接得比较快,从而在别的worker连接之前获取了额外的消息。

使用ZMQ编程

看着这些示例程序后,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用ZMQ进行编程了。不过在开始之前,我还有几条建议想给到你,这样可以省去未来的一些麻烦:

  • 学习ZMQ要循序渐进,虽然它只是一套API,但却提供了无尽的可能。一步一步学习它提供的功能,并完全掌握。

  • 编写漂亮的代码。丑陋的代码会隐藏问题,让想要帮助你的人无从下手。比如,你会习惯于使用无意义的变量名,但读你代码的人并不知道。应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称,而不是随意起一个。代码的缩进要统一,布局清晰。漂亮的代码可以让你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 边写边测试,当代码出现问题,你就可以快速定位到某些行。这一点在编写ZMQ应用程序时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无法第一次就编写出正确的代码。

  • 当你发现自己编写的代码无法正常工作时,你可以将其拆分成一些代码片段,看看哪段没有正确地执行。ZMQ可以让你构建非常模块化的代码,所以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点。

  • 需要时应使用抽象的方法来编写程序(类、成员函数等等),不要随意拷贝代码,因为拷贝代码的同时也是在拷贝错误。

我们看看下面这段代码,是某位同仁让我帮忙修改的:

//  注意:不要使用这段代码!
static char *topic_str = "msg.x|";

void* pub_worker(void* arg){
    void *ctx = arg;
    assert(ctx);

    void *qskt = zmq_socket(ctx, ZMQ_REP);
    assert(qskt);

    int rc = zmq_connect(qskt, "inproc://querys");
    assert(rc == 0);

    void *pubskt = zmq_socket(ctx, ZMQ_PUB);
    assert(pubskt);

    rc = zmq_bind(pubskt, "inproc://publish");
    assert(rc == 0);

    uint8_t cmd;
    uint32_t nb;
    zmq_msg_t topic_msg, cmd_msg, nb_msg, resp_msg;

    zmq_msg_init_data(&topic_msg, topic_str, strlen(topic_str) , NULL, NULL);

    fprintf(stdout,"WORKER: ready to recieve messages\n");
    //  注意:不要使用这段代码,它不能工作!
    //  e.g. topic_msg will be invalid the second time through
    while (1){
    zmq_send(pubskt, &topic_msg, ZMQ_SNDMORE);

    zmq_msg_init(&cmd_msg);
    zmq_recv(qskt, &cmd_msg, 0);
    memcpy(&cmd, zmq_msg_data(&cmd_msg), sizeof(uint8_t));
    zmq_send(pubskt, &cmd_msg, ZMQ_SNDMORE);
    zmq_msg_close(&cmd_msg);

    fprintf(stdout, "recieved cmd %u\n", cmd);

    zmq_msg_init(&nb_msg);
    zmq_recv(qskt, &nb_msg, 0);
    memcpy(&nb, zmq_msg_data(&nb_msg), sizeof(uint32_t));
    zmq_send(pubskt, &nb_msg, 0);
    zmq_msg_close(&nb_msg);

    fprintf(stdout, "recieved nb %u\n", nb);

    zmq_msg_init_size(&resp_msg, sizeof(uint8_t));
    memset(zmq_msg_data(&resp_msg), 0, sizeof(uint8_t));
    zmq_send(qskt, &resp_msg, 0);
    zmq_msg_close(&resp_msg);

    }
    return NULL;
}

下面是我为他重写的代码,顺便修复了一些BUG:

static void *
worker_thread (void *arg) {
    void *context = arg;
    void *worker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REP);
    assert (worker);
    int rc;
    rc = zmq_connect (worker, "ipc://worker");
    assert (rc == 0);

    void *broadcast = zmq_socket (context, ZMQ_PUB);
    assert (broadcast);
    rc = zmq_bind (broadcast, "ipc://publish");
    assert (rc == 0);

    while (1) {
        char *part1 = s_recv (worker);
        char *part2 = s_recv (worker);
        printf ("Worker got [%s][%s]\n", part1, part2);
        s_sendmore (broadcast, "msg");
        s_sendmore (broadcast, part1);
        s_send (broadcast, part2);
        free (part1);
        free (part2);

        s_send (worker, "OK");
    }
    return NULL;
}

上段程序的最后,它将套接字在两个线程之间传递,这会导致莫名其妙的问题。这种行为在ZMQ 2.1中虽然是合法的,但是不提倡使用。

ZMQ 2.1版

历史告诉我们,ZMQ 2.0是一个低延迟的分布式消息系统,它从众多同类软件中脱颖而出,摆脱了各种奢华的名目,向世界宣告“无极限”的口号。这是我们一直在使用的稳定发行版。

时过境迁,2010年流行的东西在2011年就不一定了。当ZMQ的开发者和社区开发者在激烈地讨论ZMQ的种种问题时,ZMQ 2.1横空出世了,成为新的稳定发行版。

本指南主要针对ZMQ 2.1进行描述,因此对于从ZMQ 2.0迁移过来的开发者来说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在2.0中,调用zmq_close()和zmq_term()时会丢弃所有尚未发送的消息,所以在发送完消息后不能直接关闭程序,2.0的示例中往往使用sleep(1)来规避这个问题。但是在2.1中就不需要这样做了,程序会等待消息全部发送完毕后再退出。

  • 相反地,2.0中可以在尚有套接字打开的情况下调用zmq_term(),这在2.1中会变得不安全,会造成程序的阻塞。所以,在2.1程序中我们会先关闭所有的套接字,然后才退出程序。如果套接字中有尚未发送的消息,程序就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除非手工设置了套接字的LINGER选项(如设置为零),那么套接字会在相应的时间后关闭。

int zero = 0;
zmq_setsockopt (mysocket, ZMQ_LINGER, &zero, sizeof (zero));
  • 2.0中,zmq_poll()函数没有定时功能,它会在满足条件时立刻返回,我们需要在循环体中检查还有多少剩余。但在2.1中,zmq_poll()会在指定时间后返回,因此可以作为定时器使用。

  • 2.0中,ZMQ会忽略系统的中断消息,这就意味着对libzmq的调用是不会收到EINTR消息的,这样就无法对SIGINT(Ctrl-C)等消息进行处理了。在2.1中,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像类似zmq_recv()的方法都会接收并返回系统的EINTR消息。

正确地使用上下文

ZMQ应用程序的一开始总是会先创建一个上下文,并用它来创建套接字。在C语言中,创建上下文的函数是zmq_init()。一个进程中只应该创建一个上下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上下文是一个容器,包含了该进程下所有的套接字,并为inproc协议提供实现,用以高速连接进程内不同的线程。如果一个进程中创建了两个上下文,那就相当于启动了两个ZMQ实例。如果这正是你需要的,那没有问题,但一般情况下:

在一个进程中使用zmq_init()函数创建一个上下文,并在结束时使用zmq_term()函数关闭它

如果你使用了fork()系统调用,那每个进程需要自己的上下文对象。如果在调用fork()之前调用了zmq_init()函数,那每个子进程都会有自己的上下文对象。通常情况下,你会需要在子进程中做些有趣的事,而让父进程来管理它们。

正确地退出和清理

程序员的一个良好习惯是:总是在结束时进行清理工作。当你使用像Python那样的语言编写ZMQ应用程序时,系统会自动帮你完成清理。但如果使用的是C语言,那就需要小心地处理了,否则可能发生内存泄露、应用程序不稳定等问题。

内存泄露只是问题之一,其实ZMQ是很在意程序的退出方式的。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但简单的来说,如果仍有套接字处于打开状态,调用zmq_term()时会导致程序挂起;就算关闭了所有的套接字,如果仍有消息处于待发送状态,zmq_term()也会造成程序的等待。只有当套接字的LINGER选项设为0时才能避免。

我们需要关注的ZMQ对象包括:消息、套接字、上下文。好在内容并不多,至少在一般的应用程序中是这样:

  • 处理完消息后,记得用zmq_msg_close()函数关闭消息;
  • 如果你同时打开或关闭了很多套接字,那可能需要重新规划一下程序的结构了;
  • 退出程序时,应该先关闭所有的套接字,最后调用zmq_term()函数,销毁上下文对象。

如果要用ZMQ进行多线程的编程,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我们会在下一章中详述多线程编程,但如果你耐不住性子想要尝试一下,以下是在退出时的一些建议:

  • 不要在多个线程中使用同一个套接字。不要去想为什么,反正别这么干就是了。
  • 关闭所有的套接字,并在主程序中关闭上下文对象。
  • 如果仍有处于阻塞状态的recv或poll调用,应该在主程序中捕捉这些错误,并在相应的线程中关闭套接字。不要重复关闭上下文,zmq_term()函数会等待所有的套接字安全地关闭后才结束。

看吧,过程是复杂的,所以不同语言的API实现者可能会将这些步骤封装起来,让结束程序变得不那么复杂。

我们为什么需要ZMQ

现在我们已经将ZMQ运行起来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ZMQ:

目前的应用程序很多都会包含跨网络的组件,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因特网。这些程序的开发者都会用到某种消息通信机制。有些人会使用某种消息队列产品,而大多数人则会自己手工来做这些事,使用TCP或UDP协议。这些协议使用起来并不困难,但是,简单地将消息从A发给B,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可靠的消息传输,这两种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让我们看看在使用纯TCP协议进行消息传输时会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任何可复用的消息传输层肯定或多或少地会要解决以下问题:

  • 如何处理I/O?是让程序阻塞等待响应,还是在后台处理这些事?这是软件设计的关键因素。阻塞式的I/O操作会让程序架构难以扩展,而后台处理I/O也是比较困难的。

  • 如何处理那些临时的、来去自由的组件?我们是否要将组件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种,并要求服务端永不消失?那如果我们想要将服务端相连怎么办?我们要每隔几秒就进行重连吗?

  • 我们如何表示一条消息?我们怎样通过拆分消息,让其变得易读易写,不用担心缓存溢出,既能高效地传输小消息,又能胜任视频等大型文件的传输?

  • 如何处理那些不能立刻发送出去的消息?比如我们需要等待一个网络组件重新连接的时候?我们是直接丢弃该条消息,还是将它存入数据库,或是内存中的一个队列?

  • 要在哪里保存消息队列?如果某个组件读取消息队列的速度很慢,造成消息的堆积怎么办?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 如何处理丢失的消息?我们是等待新的数据,请求重发,还是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可靠性机制以保证消息不会丢失?如果这个机制自身崩溃了呢?

  • 如果我们想换一种网络连接协议,如用广播代替TCP单播?或者改用IPv6?我们是否需要重写所有的应用程序,或者将这种协议抽象到一个单独的层中?

  • 我们如何对消息进行路由?我们可以将消息同时发送给多个节点吗?是否能将应答消息返回给请求的发送方?

  • 我们如何为另一种语言写一个API?我们是否需要完全重写某项协议,还是重新打包一个类库?

  • 怎样才能做到在不同的架构之间传送消息?是否需要为消息规定一种编码?

  • 我们如何处理网络通信错误?等待并重试,还是直接忽略或取消?

我们可以找一个开源软件来做例子,如Hadoop Zookeeper,看一下它的C语言API源码,[src/c/src/zookeeper.c]([http://github.com/apache/zookeeper/blob/trunk/src/c/src/zookeeper.c src/c/src/zookeeper.c)。这段代码大约有3200行,没有注释,实现了一个C/S网络通信协议。它工作起来很高效,因为使用了poll()来代替select()。但是,Zookeeper应该被抽象出来,作为一种通用的消息通信层,并加以详细的注释。像这样的模块应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复用,而不是重复地制造轮子。

7

但是,如何编写这样一个可复用的消息层呢?为什么长久以来人们宁愿在自己的代码中重复书写控制原始TCP套接字的代码,而不愿编写这样一个公共库呢?

其实,要编写一个通用的消息层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FOSS项目不断在尝试,一些商业化的消息产品如此之复杂、昂贵、僵硬、脆弱。2006年,iMatix设计了AMQP协议,为FOSS项目的开发者提供了可能是当时第一个可复用的消息系统。AMQP比其他同类产品要来得好,但仍然是复杂、昂贵和脆弱的。它需要花费几周的时间去学习,花费数月的时间去创建一个真正能用的架构,到那时可能为时已晚了。

大多数消息系统项目,如AMQP,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发明了一些新的概念,如“代理”的概念,将寻址、路由、队列等功能都包含了进来。结果就是在一个没有任何注释的协议之上,又构建了一个C/S协议和相应的API,让应用程序和代理相互通信。代理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帮助降低大型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但是,在Zookeeper这样的项目中应用代理机制的消息系统,可能是件更加糟糕的事,因为这意味了需要添加一台新的计算机,并构成一个新的单点故障。代理会逐渐成为新的瓶颈,管理起来更具风险。如果软件支持,我们可以添加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代理,构成某种冗余容错的模式。有人就是这么做的,这让系统架构变得更为复杂,增加了隐患。

在这种以代理为中心的架构下,需要一支专门的运维团队。你需要昼夜不停地观察代理的状态,不时地用棍棒调教他们。你需要添加计算机,以及更多的备份机,你需要有专人管理这些机器。这样做只对那些大型的网络应用程序才有意义,因为他们有更多可移动的模块,有多个团队进行开发和维护,而且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建设。

这样一来,中小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们就无计可施了。他们只能设法避免编写网络应用程序,转而编写那些不需要扩展的程序;或者可以使用原始的方式进行网络编程,但编写的软件会非常脆弱和复杂,难以维护;亦或者他们选择一种消息通信产品,虽然能够开发出扩展性强的应用程序,但需要支付高昂的代价。似乎没有一种选择是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个世纪消息系统会成为一个广泛的问题。

8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消息软件,它能够做大型消息软件所能做的一切,但使用起来又非常简单,成本很低,可以用到所有的应用程序中,没有任何依赖条件。因为没有了额外的模块,就降低了出错的概率。这种软件需要能够在所有的操作系统上运行,并能支持所有的编程语言。

ZMQ就是这样一种软件:它高效,提供了嵌入式的类库,使应用程序能够很好地在网络中扩展,成本低廉。

ZMQ的主要特点有:

  • ZMQ会在后台线程异步地处理I/O操作,它使用一种不会死锁的数据结构来存储消息。
  • 网络组件可以来去自如,ZMQ会负责自动重连,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以任何顺序启动组件;用它创建的面向服务架构(SOA)中,服务端可以随意地加入或退出网络。
  • ZMQ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自动将消息放入队列中保存,一旦建立了连接就开始发送。
  • ZMQ有阈值(HWM)的机制,可以避免消息溢出。当队列已满,ZMQ会自动阻塞发送者,或丢弃部分消息,这些行为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消息模式。
  • ZMQ可以让你用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连接,如TCP、广播、进程内、进程间。改变通信协议时你不需要去修改代码。
  • ZMQ会恰当地处理速度较慢的节点,会根据消息模式使用不同的策略。
  • ZMQ提供了多种模式进行消息路由,如请求-应答模式、发布-订阅模式等。这些模式可以用来搭建网络拓扑结构。
  • ZMQ中可以根据消息模式建立起一些中间装置(很小巧),可以用来降低网络的复杂程度。
  • ZMQ会发送整个消息,使用消息帧的机制来传递。如果你发送了10KB大小的消息,你就会收到10KB大小的消息。
  • ZMQ不强制使用某种消息格式,消息可以是0字节的,或是大到GB级的数据。当你表示这些消息时,可以选用诸如谷歌的protocol buffers,XDR等序列化产品。
  • ZMQ能够智能地处理网络错误,有时它会进行重试,有时会告知你某项操作发生了错误。
  • ZMQ甚至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为节省了CPU时间意味着节省了电能。

其实ZMQ可以做的还不止这些,它会颠覆人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它不过是提供了一套处理套接字的API,能够用zmq_recv()和zmq_send()进行消息的收发,但是,消息处理将成为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很快你的程序就会变成一个个消息处理模块,这既美观又自然。它的扩展性还很强,每项任务由一个节点(节点是一个线程)、同一台机器上的两个节点(节点是一个进程)、同一网络上的两台机器(节点是一台机器)来处理,而不需要改动应用程序。

套接字的扩展性

我们来用实例看看ZMQ套接字的扩展性。这个脚本会启动气象信息服务及多个客户端:

wuserver &
wuclient 12345 &
wuclient 23456 &
wuclient 34567 &
wuclient 45678 &
wuclient 56789 &

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top命令查看进程状态(以下是一台四核机器的情况):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7136 ph        20   0 1040m 959m 1156 R  157 12.0  16:25.47 wuserver
 7966 ph        20   0 98608 1804 1372 S   33  0.0   0:03.94 wuclient
 7963 ph        20   0 33116 1748 1372 S   14  0.0   0:00.76 wuclient
 7965 ph        20   0 33116 1784 1372 S    6  0.0   0:00.47 wuclient
 7964 ph        20   0 33116 1788 1372 S    5  0.0   0:00.25 wuclient
 7967 ph        20   0 33072 1740 1372 S    5  0.0   0:00.35 wuclient

我们想想现在发生了什么:气象信息服务程序有一个单独的套接字,却能同时向五个客户端并行地发送消息。我们可以有成百上千个客户端并行地运作,服务端看不到这些客户端,不能操纵它们。

如果解决丢失消息的问题

在编写ZMQ应用程序时,你遇到最多的问题可能是无法获得消息。下面有一个问题解决路线图,列举了最基本的出错原因。不用担心其中的某些术语你没有见过,在后面的几章里都会讲到。

9

如果ZMQ在你的应用程序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你可能就需要好好计划一下了。首先,创建一个原型,用以测试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采取一些压力测试的手段,确保它足够的健壮。其次,主攻测试代码,也就是编写测试框架,保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和时间,来进行高强度的测试。理想状态下,应该由一个团队编写程序,另一个团队负责击垮它。最后,让你的公司及时联系iMatix,获得技术上的支持。

简而言之,如果你没有足够理由说明设计出来的架构能够在现实环境中运行,那么很有可能它就会在最紧要的关头崩溃。

警告:你的想法可能会被颠覆!

传统网络编程的一个规则是套接字只能和一个节点建立连接。虽然也有广播的协议,但毕竟是第三方的。当我们认定“一个套接字 = 一个连接”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些特定的方式来扩展应用程序架构:我们为每一块逻辑创建线程,该线程独立地维护一个套接字。

但在ZMQ的世界里,套接字是智能的、多线程的,能够自动地维护一组完整的连接。你无法看到它们,甚至不能直接操纵这些连接。当你进行消息的收发、轮询等操作时,只能和ZMQ套接字打交道,而不是连接本身。所以说,ZMQ世界里的连接是私有的,不对外部开放,这也是ZMQ易于扩展的原因之一。

由于你的代码只会和某个套接字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处理任意多个连接,使用任意一种网络协议。而ZMQ的消息模式又可以进行更为廉价和便捷的扩展。

这样一来,传统的思维就无法在ZMQ的世界里应用了。在你阅读示例程序代码的时候,也许你脑子里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代码和传统的网络编程相关联:当你读到“套接字”的时候,会认为它就表示与另一个节点的连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你读到“线程”时,会认为它是与另一个节点的连接——这也是错误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阅读本指南,使用ZMQ进行了一两天的开发(或者更长),可能会觉得疑惑,ZMQ怎么会让事情便得如此简单。你再次尝试用以往的思维去理解ZMQ,但又无功而返。最后,你会被ZMQ的理念所折服,拨云见雾,开始享受ZMQ带来的乐趣。